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別讓食蛇龜在翡翠水庫滅絕

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列為瀕危物種的食蛇龜,經國內學者長期追蹤調查,已證實全世界食蛇龜分布範圍最大、最穩定的野生族群,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內,台北市政府已去函林務局在水庫內劃定保護區,避免台灣食蛇龜走向滅絕命運。收集編輯::●大陸新娘印尼新娘外籍新娘泰國新娘lifejacket

根據調查,因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際貿易自由化,在市場需求之下,具有高經濟價值且運送方便的野生龜類族群,遭受空前威脅,加上人為開發,棲息地逐漸消失,影響範圍遍及東亞、東南亞及南亞,台灣野生龜類也難逃厄運。

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劉銘龍指出,亞洲地區龜類的保育早已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課題,尤其是食蛇龜與柴棺龜,除目前名列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紅皮書的瀕危物種,同時為華盛頓公約 (CITES)所附錄的物種,保育現況受到國際高度的關注。

翡翠水庫食蛇龜的調查工作,由台北市立動物園、國立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及翡翠水庫管理局共同進行,由於翡翠水庫的水土保育,歷經20多年的嚴格管制,集水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,經過專家長期調查結果,從85年至今,總計在翡翠水庫部分範圍調查樣區內,累計捕捉測量400餘隻不同的個體,發現集水區內擁有全世界最穩定的食蛇龜野生族群。

劉銘龍表示,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日前正式去函中央主管機關林務局,同時派員進行簡報,建議在翡翠水庫部分集水區內劃定「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」,以搶救其野生族群。

劉銘龍說,食蛇龜極可能被IUCN提升改列紅皮書「極危」物種,因在全台棲地遭破壞,且盜獵情形日益嚴重,一定要以更積極的保育作為,才能避免台灣食蛇龜的野生族群,和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一樣,走向幾近滅絕的命運。

食蛇龜
學 名 Cuora flavomarginata
原 產 地 中國,台灣及 琉球
棲息環境 濱河湖岸邊森林地帶.
體 長 背甲17公分.
適 溫 攝氏24-30度.

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箱龜,適應力強,體健易養,目前已經列入CITES II保育類,不能任意捕捉買賣,二,三年前,低海拔山區如翡翠水庫,花蓮,屏東等地山區仍十分普遍,不過近年來已經因為大量捕捉走私出口,數量連年急速減少,所幸據說食蛇龜不適合藥用,因此濫捕已經收斂,台灣的食蛇龜族群仍然為數眾多。

食蛇龜共有三個亞種,產於台灣的是承名亞種的台灣食蛇龜C,f, flavomarginata;產於中國南方的是C,f, sinensis,大陸稱為黃緣盒龜或黃緣閉殼龜;而少部分產於日本琉球群島的日本食蛇龜C,f, evelynae,這三個亞種的分類並不十分明確,要確認品種並不容易,由於食蛇龜和花背箱龜一樣,幾乎可以遠離水岸生活,因此有國外學者據此極力要將這兩種龜脫離比較親水的Cuora屬,而獨立為Cistoclemmys屬,所以食蛇龜的學名也被 少數人稱為Cistoclemmys而非 Cuora。

長期離水的生活對於食蛇龜來說影響不大,在飼養環境的佈置上就比較容易,木柵爬蟲館的食蛇龜展示區就是最佳的佈置,在食性上屬於雜食性,以植物的果,葉及蝸牛,蚯蚓,蟋蟀,麵包蟲為食,偶而補充箱龜飼料和鈣粉等會更增加營養的均衡。

食蛇龜雌雄的辨別並不困難,以尾巴的長短來區分,雄性尾巴粗大,雌性尾巴短小,雌龜每年五至七月產卵,每次產1-3顆,每年可產1-2窩,幼龜約70天便可孵化,成長到12公分以上就算是成龜,可以開始繁殖後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